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城网站 » 正文

  现代金融调控框架成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1  浏览次数:2807
核心提示:  不仅依靠金融机构发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得寻根溯源到体制层面。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看来,提
   不仅依靠金融机构发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得寻根溯源到体制层面。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看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关键是要改变造成过度“脱实向虚”的体制和机制,营造适宜的生态,用“势”而不是用“力”,让金融和实体经济各归其位,寻找新动能重新平衡两者力量,形成基于真实认知的良性循环。
  
  现代金融调控框架成形
  
  双支柱将进一步健全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原工行行长杨凯生认为,这个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必须认真加以落实。
  
  “双支柱”,一个形象的词汇,直观地描述了未来金融调控的结构和框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在经济学经典教科书中已得到充分论述。但是为何在货币政策之外,再提出宏观审慎政策,并与货币政策“并驾齐驱”?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给出了答案: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杠杆率、关联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需要更好地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结合起来。
  
  这并非我国的独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G20、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均提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目前我国已经做到哪一步了?央行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我国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探索之一,其将信贷增长与资本水平、经济发展合理需要紧密挂钩,具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属性。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评价,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管理框架搭配是合理的,是央行适应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探索。两者都属于宏观调节的工具,定位又是各司其职。
  
  可以预见的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将成为未来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但是这个新生事物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现代金融呼吁底线思维
  
  监管与机构在行动
  
  无论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是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都是为了一个永恒主题——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控金融风险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来自业内专家的客观评价称,目前我国金融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回望那些被刻在历史时间轴上的事件,无时不在提醒着市场的脆弱性。正如周小川所言,“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
  
  要解决问题,需从根上寻因。“当前的金融风险隐患是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和逆周期调控能力、金融企业治理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以及监管体制机制缺陷的镜像反映。”周小川一语中的。
  
  下一阶段如何针对性地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除了一以贯之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夯实中国金融业的“底子”外,还需要金融管理制度改革。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由此应运而生,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是其主要职责之一。央行等多部门近日已先行部署,11月1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资管行业“大一统”时代来临,监管套利将无处遁形,行业将迎来规范发展。
  
  金融调控监管体制渐入新轨。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防范风险将成为金融监管工作的主基调,更多意在防控风险的强监管举措或将逐步出台。
 
 
声明:本栏目发布信息仅代表稿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泰山众筹系统开发模式——社交电商与电商卖货的完美结合 营销系统开发定制,盘点如今市场上的四大引流营销模式
众筹系统模式开发详解 直销系统开发|六种直销模式玩法介绍
分销系统开发|解析分销系统的四大优势 拼团系统开发详解
消费返利模式系统开发详解 共享股东分红系统开发,解析共享股东模式的四大亮点
链动2+1系统开发|链动2+1直销模式奖金模式和亮点解读 链动2+1系统开发|野蛮式的引流——链动2+1模式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媒体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2023003977号-5